品牌VI设计落地全流程:从基础规范到物料应用,新手必看
2025-08-31 18:53:47

千亿(中国)
全国设计咨询热线188-0428-1888于总监
核心服务:品牌战略规划、LOGO/VI系统设计、包装创新设计



品牌 VI 设计不是 “画一套好看的模板”,而是构建一套能贯穿所有场景的视觉体系 —— 小到员工工牌、名片,大到门店招牌、户外广告,都需要通过统一的 VI 规范传递品牌形象。但很多企业在 VI 设计中常陷入 “重设计、轻落地” 的误区:要么设计完规范手册就束之高阁,要么应用时随意修改,导致品牌视觉混乱;设计师也可能因不了解落地需求,让规范难以执行。


下面拆解品牌 VI 设计从前期准备到落地应用的 6 大核心步骤,涵盖基础规范制定、核心物料设计、应用场景适配、后期维护等关键环节,每个步骤附实用技巧与避坑要点,帮企业主理清落地逻辑,也让设计师做出 “能落地、好执行” 的 VI 方案。


一、前期准备:明确 VI 设计的 “底层逻辑”


VI 设计不是凭空开始的,前期准备决定后续规范的实用性,核心是 “对齐品牌需求” 与 “明确应用场景”,避免后期因方向偏差导致返工。

1. 梳理品牌核心信息:避免 VI 与品牌脱节

很多企业直接跳过这一步,导致 VI 设计与品牌调性不符 —— 比如主打 “高端极简” 的科技品牌,VI 却用了鲜艳花哨的辅助图形;面向 “亲子家庭” 的母婴品牌,VI 风格过于冷硬。核心问题是没理清品牌的 “视觉基因”,让 VI 失去传递品牌价值的作用。

解决方案:先确定 3 个核心信息,作为 VI 设计的基础:①品牌核心调性(如专业、温馨、潮流、复古),可从品牌业务与目标人群推导;②品牌视觉基础(已有的 LOGO、主色、辅助色,需确认是否需要优化后再延伸);③核心传播口号(如某咖啡品牌的 “专业手冲,每一杯都新鲜”,VI 可融入 “手冲” 相关视觉元素)。创意共和认为,VI 是品牌的 “视觉翻译官”,曾为某有机食品品牌做 VI 时,先明确 “自然、健康、纯净” 的核心调性,后续所有设计都围绕 “植物线条、浅绿主色” 展开,确保 VI 与品牌认知一致。

2. 列出核心应用场景:避免 “设计无用武之地”

部分企业在 VI 设计前,没考虑实际会用到哪些物料,导致设计出的规范手册中,80% 的内容用不上,而真正需要的物料(如外卖包装、社交媒体封面)却缺失。比如某线上教育品牌,VI 手册中设计了大量线下展会物料,实际却以线上推广为主,造成设计资源浪费。

解决方案:按 “线上 + 线下” 分类,列出 3-5 类核心应用场景:①线下场景(如门店招牌、员工工牌、产品包装、展会物料);②线上场景(如官网界面、社交媒体头像 / 封面、宣传海报、PPT 模板);③办公场景(如名片、信封、笔记本、文件夹)。优先围绕核心场景设计规范,后续再补充次要场景。创意共和在接 VI 项目时,会让客户填写 “物料需求清单”,标注 “必备” 与 “可选”,确保设计资源聚焦在高频应用的物料上。






二、核心规范设计:搭建 VI 的 “基础框架”


核心规范是 VI 体系的 “骨架”,包括 LOGO 应用、色彩系统、字体系统、辅助图形四大模块,这部分设计直接影响后续所有物料的视觉统一性。

1. LOGO 应用规范:明确 “怎么用、不能怎么用”

LOGO 是 VI 的核心,但很多 VI 规范中仅放了 LOGO 图形,没说明应用规则 —— 比如 LOGO 最小使用尺寸是多少、能不能拉伸变形、在不同背景色上用哪个版本,导致应用时出现 “LOGO 缩小后模糊”“随意改色” 等问题,破坏品牌视觉统一。

解决方案:在规范中明确 4 个关键规则:①LOGO 最小使用尺寸(如不小于 15mm,确保识别清晰);②LOGO 禁用规则(禁止拉伸、禁止倾斜、禁止修改色彩、禁止添加无关元素);③LOGO 背景适配(白色背景用彩色 LOGO,深色背景用反白 LOGO,复杂背景用透明底 LOGO);④LOGO 组合形式(如 LOGO 与品牌名称的横向组合、纵向组合,避免应用时随意排版)。比如某餐饮品牌的 VI 规范中,明确 “LOGO 在门店招牌上最小尺寸不小于 50cm,外卖包装上不小于 3cm”,确保不同场景下 LOGO 识别一致。

2. 色彩系统规范:避免 “色彩乱用”

色彩是品牌视觉识别的重要符号,但很多 VI 规范中仅标注了主色的色值,没说明辅助色的使用比例、不同场景的色彩搭配,导致应用时出现 “主色与辅助色 1:1 使用,视觉杂乱”“线上用 RGB 色值,印刷却用 RGB 色值导致偏色” 等问题。

解决方案:构建 “1 主色 + 2 辅助色 + 2 中性色” 的色彩系统,明确 3 个关键信息:①色值规范(标注 CMYK 印刷色值、RGB 数字色值、Pantone 色号,避免不同场景下色彩偏差);②使用比例(主色占比 60%-70%,辅助色占比 20%-30%,中性色占比 10%-20%);③场景适配(如印刷物料用 CMYK 色值,线上物料用 RGB 色值,特殊材质如金属、布料用 Pantone 色号)。创意共和曾为某服装品牌设计色彩规范,主色为深蓝色,辅助色为浅灰与橙色,明确 “服装吊牌用主色 + 中性色,宣传海报用主色 + 辅助色”,避免色彩应用混乱。

3. 字体系统规范:确保 “文字风格统一”

字体混乱是 VI 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 比如官网用思源黑体,宣传海报用微软雅黑,名片用宋体,导致视觉割裂,用户难以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核心原因是 VI 规范中没明确 “哪些场景用什么字体”,或选用了有版权风险的字体。

解决方案:按 “标题字体 + 正文字体” 分类,选择 2-3 种免费可商用字体(避免版权风险),明确应用场景:①标题字体(用于招牌、海报标题、包装标题,可选略具设计感的字体,如站酷快乐体、庞门正道粗书体);②正文字体(用于名片信息、宣传文案、官网内容,需清晰易读,如思源黑体、阿里巴巴普惠体)。同时标注字体禁用规则(禁止随意加粗、禁止修改字间距、禁止用系统默认的 “宋体” 替代规范字体)。

4. 辅助图形设计:让 VI 更具 “延展性”

辅助图形是 LOGO 的补充,能丰富 VI 的应用场景(如包装装饰、海报背景、官网纹理),但很多企业的辅助图形设计过于复杂,或与品牌关联性弱,导致应用时难以搭配,甚至喧宾夺主。

解决方案:从 LOGO 中提取核心元素(如线条、图形、色彩),设计简约的辅助图形:①线条类(如从 LOGO 的轮廓线条延伸出的装饰线条,适合用于边框、分割线);②图形类(如将 LOGO 的核心图形重复排列,适合用于包装背景、海报底纹);③组合类(如辅助图形与文字的简单组合,适合用于社交媒体封面、宣传卡片)。辅助图形需满足 “易识别、好应用”,比如某科技品牌从 LOGO 的 “几何线条” 中提取元素,设计成简约的网格图形,既贴合科技调性,又能灵活应用于官网、PPT 模板等场景。创意共和觉得,辅助图形不是 “越多越好”,1-2 套简洁的样式,比 10 套复杂的样式更实用。






三、核心物料设计:将规范 “落地到具体场景”


核心物料是 VI 规范的 “实战测试”,优先设计高频应用的物料,确保规范能真正落地,避免 “规范手册好看,物料用不了” 的问题。

1. 办公类物料:传递专业形象

办公类物料是企业日常高频使用的,如名片、信封、笔记本、文件夹,这类物料的设计需简洁实用,突出品牌信息,避免过于花哨。

设计要点:①名片:突出品牌 LOGO、姓名、职位、联系方式,信息排版清晰,避免文字过多;LOGO 放在显眼位置(如左上角或右上角),尺寸符合 LOGO 应用规范;②信封 / 信纸:在右上角或左上角放置 LOGO,信封上预留邮票位置与收件人信息区域,信纸可在页脚加入小尺寸 LOGO 或辅助图形;③办公文具(笔记本、文件夹):在封面角落放置 LOGO,颜色用主色或中性色,避免大面积使用鲜艳色彩影响书写或文件存放。创意共和在设计办公物料时,会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 比如名片会打印样品,测试文字是否清晰、LOGO 尺寸是否合适;笔记本会考虑装订位置,避免 LOGO 被遮挡。

2. 产品包装类物料:兼顾品牌与实用

产品包装是品牌与消费者接触的重要触点,VI 设计需兼顾 “品牌识别” 与 “实用功能”—— 比如食品包装需突出 LOGO 与产品信息,同时考虑印刷工艺、成本;化妆品包装需贴合品牌调性,同时方便用户使用。

设计要点:①突出核心信息:LOGO 放在包装显眼位置(如正面顶部或中部),产品名称、规格、使用说明等信息排版清晰,优先展示用户关心的内容;②色彩搭配:遵循色彩系统规范,主色 + 辅助色的比例合理,避免色彩过多导致印刷成本增加;③工艺适配:根据包装材质(如纸质、塑料、金属)选择合适的印刷工艺(如烫金、UV、覆膜),比如纸质包装可用烫金工艺突出 LOGO,提升质感,同时确保工艺成本在预算内。比如某零食品牌的包装设计,用主色橙色做背景,辅助色白色做文字,LOGO 放在正面顶部,既符合 VI 规范,又能让消费者在货架上快速识别。

3. 线上视觉物料:适配数字场景

线上物料包括官网界面、社交媒体头像 / 封面、宣传海报、PPT 模板等,这类物料的设计需考虑 “数字展示特性”—— 比如小尺寸物料(头像)需简洁,大尺寸物料(海报)需层次清晰,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渐变或纹理,防止在不同设备上显示偏差。

设计要点:①社交媒体头像:用 LOGO 的简化版本(如图形部分或 LOGO + 品牌简称),确保在小尺寸下清晰识别,避免文字过多;②社交媒体封面:融入 LOGO、辅助图形与品牌口号,排版左右或上下对称,预留信息展示区域(如微信封面需避开中间文字区域);③官网界面:用色彩系统规范设计导航栏、按钮、标题,在首页顶部放置 LOGO,辅助图形可用于背景或模块分割,确保整体风格统一。创意共和曾为某线上商城设计线上 VI,官网导航栏用主色,按钮用辅助色,首页背景用简约的辅助图形纹理,既符合品牌调性,又确保不同设备(电脑、手机)上显示一致。


四、落地执行:确保 VI “统一应用不跑偏”


VI 设计完成后,执行环节最容易出现 “变形”—— 比如员工随意修改物料设计、合作印刷厂不按色值印刷,导致品牌视觉混乱,需通过 “培训 + 规范文档” 确保执行统一。

1. 制作 “VI 应用手册”:让所有人知道 “怎么用”

很多企业仅交付 VI 规范手册,没做应用手册,导致员工或合作方不知道如何将规范落地到具体物料。应用手册需更简洁、更具指导性,避免满篇理论。

手册内容:①核心规范摘要(提炼 LOGO 应用、色彩、字体的关键规则,1-2 页即可);②物料应用示例(每个核心物料附设计稿 + 应用说明,如名片标注 “LOGO 尺寸 15mm,色值 CMYK:C0 M60 Y100 K0”);③常见问题解答(如 “LOGO 在深色背景上用什么版本”“印刷物料用什么色值”);④联系方式(标注负责 VI 维护的人员或团队,方便遇到问题时咨询)。应用手册可做成 PDF,方便员工与合作方随时查看。

2. 对接合作方:确保执行准确

VI 落地常需要对接印刷厂、广告公司、设计团队等合作方,若沟通不到位,容易出现 “印刷色值偏差”“物料尺寸错误” 等问题。

对接要点:①提供规范文件:向合作方提供完整的 VI 规范文件(含源文件、色值表、字体文件),明确要求 “严格按规范执行”;②确认样品:所有物料印刷或制作前,要求合作方提供样品,检查 LOGO 尺寸、色彩、字体是否符合规范,比如包装印刷前,先打样确认色彩是否与色值一致,避免批量生产后发现问题;③明确责任:在合作合同中注明 “需按 VI 规范执行,不符合规范的需重新制作”,避免后续纠纷。创意共和在帮客户落地 VI 时,会协助对接合作方,确认样品无误后再推进批量生产,降低出错概率。


五、后期维护:让 VI “长期保持活力”


VI 不是设计完就一成不变的,需根据品牌发展、市场变化做适当调整,同时定期检查应用情况,避免视觉混乱。

1. 定期检查应用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很多企业在 VI 落地后,没做后续检查,导致员工或合作方随意修改 —— 比如将 LOGO 改色、在物料上添加无关元素,长期下来品牌视觉越来越混乱,失去 VI 的价值。

维护要点:①每月抽查:定期抽查核心物料(如名片、包装、线上海报),检查是否符合 VI 规范,发现偏差及时纠正;②新人培训:新员工入职时,加入 VI 应用培训,让新人了解 “怎么用、不能怎么用”;③合作方管理:定期评估合作方的执行情况,若多次出现偏差,考虑更换合作方。

2. 适时优化调整:适配品牌发展

当品牌定位调整、业务拓展或市场审美变化时,VI 也需要做适当优化,避免过于陈旧,失去吸引力。比如品牌从 “面向年轻人” 拓展到 “全年龄段”,VI 可适当调整色彩(如降低色彩饱和度)、简化辅助图形,让视觉更贴合新的目标人群。

优化要点:①小调整为主:优先做 “局部优化”,而非彻底推翻,比如调整辅助图形、补充新的应用场景规范,保留 LOGO、主色等核心元素,避免浪费品牌认知资产;②结合数据反馈:优化前参考用户反馈(如消费者对包装的评价)、应用效果(如线上物料的点击率),确保调整方向符合品牌需求。创意共和认为,VI 优化不是 “跟风改风格”,而是 “让 VI 更好地服务品牌发展”,曾为某连锁品牌优化 VI 时,仅补充了 “外卖包装规范”,调整了社交媒体物料的辅助图形,既适配新的业务场景,又保留了品牌原有视觉记忆。


六、总结:VI 设计的核心 ——“能落地、好执行、可长期”


很多企业觉得 VI 设计是 “面子工程”,其实它是品牌的 “长期投资”—— 一套好的 VI,能让品牌在所有场景下传递统一的视觉形象,降低用户认知成本,提升品牌专业度。而 VI 的价值,最终要通过 “落地执行” 实现,若仅停留在设计手册上,再好看的规范也没用。

对企业主来说,VI 设计要 “务实”,聚焦核心应用场景,避免追求 “大而全”;对设计师来说,VI 设计要 “考虑落地”,不仅要好看,还要让后续应用简单、高效。创意共和在做 VI 项目时,始终坚持 “从落地出发”,前期多沟通需求,中期多考虑应用,后期多跟进执行,确保 VI 能真正为品牌服务,而非成为 “闲置的设计手册”。

希望这套 VI 设计落地全流程,能帮企业主理清思路,让设计师找到方向,共同打造出 “有价值、能落地” 的品牌 VI 体系。


千亿(中国) | GTA 品牌服务联盟核心成员

为客户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成长为品类的代表

业务涵盖:商标命名、商标 LOGO 设计、商标注册、VI 设计、品牌升级设计、UI 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年度平面设计服务等

创意共和设计团队 1 对 1 定制服务,全国设计咨询热线:188-0428-1888 于总监

上一篇:LOGO设计方法从0到1的6大核心步骤,附避坑指南
下一篇:平面设计10个高频配色技巧,LOGO、VI、包装设计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