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中国)
全国设计咨询热线188-0428-1888于总监
核心服务:品牌战略规划、LOGO/VI系统设计、包装创新设计
配色是平面设计的 “灵魂”—— 一套好的配色能让普通的设计方案焕发生机,而糟糕的配色会毁掉精心绘制的图形与排版。无论是 LOGO 设计中传递品牌调性,VI 系统中保持视觉统一,还是包装设计中吸引消费者目光,配色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很多设计师(尤其是新手)常陷入 “凭感觉配色” 的误区,要么色彩杂乱无章,要么与品牌调性脱节,反复调整却找不到方向。
下面整理了平面设计中 10 个高频实用的配色技巧,覆盖基础配色原理、场景适配方法、避坑要点,无论是做 LOGO、VI,还是包装、广告设计,都能直接套用,帮你快速摆脱配色困境,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一、基础配色技巧:掌握 “不翻车” 的核心逻辑
基础技巧是配色的 “基本功”,适合所有设计场景,能帮你避开 “色彩冲突”“视觉杂乱” 等常见问题,快速搭建协调的色彩框架。
技巧 1:单色配色法 —— 最简单的 “安全牌”
单色配色是用同一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深浅)或饱和度(鲜艳度)搭配,比如用深灰、中灰、浅灰组合,或用深红、中红、浅红组合。这种方法无需考虑色彩冲突,视觉统一且易操作,适合新手或追求极简风格的设计。
适用场景:LOGO 设计(如科技品牌用不同明度的蓝色,传递专业感)、VI 系统(如办公文具用单色渐变,保持简洁)、广告海报(如高端产品用单色 + 留白,突出质感)。使用要点:确保明度或饱和度差异足够明显,避免因差异过小导致层次模糊 —— 比如浅灰与中灰搭配时,明度差建议超过 30%,确保视觉上能清晰区分。创意共和认为,单色配色看似简单,却能通过细节传递高级感,曾为某极简家具品牌设计 LOGO 时,用深棕、中棕、浅棕的单色组合,既贴合 “自然、质朴” 的品牌调性,又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保持视觉统一。
技巧 2:互补色配色法 —— 用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互补色是色轮上相对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搭配时能形成强烈对比,吸引用户注意力。但直接使用高饱和度的互补色,容易导致视觉刺眼,需通过 “降低饱和度” 或 “控制面积占比” 来平衡。
适用场景:包装设计(如食品包装用橙与蓝搭配,刺激食欲又吸引目光)、广告海报(如促销活动用红与绿搭配,突出活动信息)、LOGO 设计(如儿童品牌用黄与紫搭配,传递活泼感)。使用要点:遵循 “7:3” 面积原则 —— 主色占 70%,互补色占 30%,避免 1:1 对等使用;或降低其中一种颜色的饱和度,比如用高饱和的橙色搭配低饱和的蓝色,既保留对比感,又不刺眼。创意共和在设计促销海报时,常用 “低饱和主色 + 高饱和互补色点缀” 的方式,既突出重点信息,又避免视觉疲劳。
技巧 3:邻近色配色法 —— 自然协调的 “不出错” 选择
邻近色是色轮上相邻的颜色(如红与橙、蓝与绿、黄与绿),色彩过渡自然,搭配时视觉协调,无需担心冲突,适合追求 “温和、舒适” 风格的设计。
适用场景:母婴品牌 VI(如浅粉与浅橙搭配,传递温馨感)、护肤品包装(如浅蓝与浅绿搭配,传递清爽感)、教育机构 LOGO(如浅黄与浅橙搭配,传递活力感)。使用要点:选择 2-3 种邻近色即可,避免过多导致杂乱;可通过调整明度区分层次,比如用浅蓝、中蓝、浅绿搭配,既有色彩变化,又保持统一。创意共和曾为某母婴洗护品牌设计包装,用浅粉、浅橙、浅黄三种邻近色,既符合目标人群(宝妈)的审美,又在货架上形成柔和的视觉记忆点。
二、场景适配技巧:根据设计类型选对配色
不同设计类型(LOGO、VI、包装、广告)的配色需求不同,需结合场景特性与用户心理调整,确保配色服务于设计目标。
技巧 4:LOGO 配色 —— 兼顾 “识别性” 与 “品牌调性”
LOGO 配色需满足两个核心需求:一是在不同场景下(小尺寸、不同背景)清晰识别,二是传递品牌核心调性,常见误区是 “色彩过多” 或 “与品牌脱节”。
适配要点:①色彩不超过 2 种主色,避免小尺寸下模糊;②结合品牌调性选色(科技品牌用蓝 / 紫,餐饮品牌用红 / 橙,高端品牌用黑 / 白 / 金);③测试多场景识别性(如白色背景、深色背景、小尺寸下是否清晰)。比如某科技品牌 LOGO 用 “深蓝 + 浅蓝” 单色搭配,既传递专业感,又确保在 APP 图标、名片等场景下清晰识别;某高端珠宝品牌用 “金 + 黑” 搭配,既显质感,又符合高端定位。创意共和觉得,LOGO 配色是 “长期投资”,需考虑品牌未来 5-10 年的发展,避免选择过于时效性的色彩(如某一年流行的荧光色),确保长期使用仍不过时。
技巧 5:VI 配色 —— 保持 “统一性” 与 “灵活性”
VI 系统覆盖多类物料(办公、包装、线上、线下),配色需在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物料的应用需求,避免 “一套配色用到底,部分物料效果差”。
适配要点:①确定 “1 主色 + 2 辅助色 + 2 中性色” 的色彩系统,所有物料围绕这套系统展开;②明确不同物料的配色比例(如办公物料用主色 + 中性色,包装物料用主色 + 辅助色);③考虑物料材质(纸质物料用低饱和色避免印刷偏色,金属物料用金 / 银等特殊色提升质感)。比如某连锁餐饮 VI 系统,主色为橙色,辅助色为白色、浅灰,办公物料(名片、信封)用橙色 + 白色,包装物料(外卖盒、包装袋)用橙色 + 浅灰,既保持统一,又适配不同物料的使用场景。创意共和在设计 VI 配色时,会制作 “配色应用表”,标注每类物料的配色方案,避免执行时出现偏差。
技巧 6:包装配色 —— 突出 “卖点” 与 “货架辨识度”
包装配色的核心目标是 “吸引消费者在货架上注意到产品”,同时传递产品卖点(如健康、美味、高端),常见误区是 “模仿竞品配色,缺乏差异化” 或 “色彩过多,信息杂乱”。
适配要点:①分析竞品配色,选择差异化方向(如竞品都用红色,可尝试蓝色或绿色);②结合产品卖点选色(健康食品用绿 / 白,高端饮品用黑 / 金,儿童食品用鲜艳的红 / 黄);③突出核心信息(用对比色突出产品名称或卖点,如白色背景上用主色写产品名)。比如某有机蔬菜包装,用 “浅绿 + 白色” 搭配,既传递 “天然、健康” 的卖点,又在满是深色包装的货架上脱颖而出;某高端红酒包装,用 “黑 + 金” 搭配,既显高端,又突出 “品质” 卖点。创意共和在设计包装配色时,会模拟货架场景 —— 将设计稿与竞品放在一起,测试是否能快速被识别,确保包装具备 “货架竞争力”。
技巧 7:广告配色 —— 聚焦 “信息传递” 与 “视觉焦点”
广告设计(如海报、传单、线上 Banner)的配色需突出核心信息(如活动主题、产品卖点、联系方式),避免用户被杂乱色彩分散注意力,常见误区是 “色彩过多,没有焦点”。
适配要点:①确定 1 个视觉焦点(如活动标题、产品图),用高对比色突出(如深色背景上用浅色文字,或浅色背景上用深色文字);②辅助信息(如活动规则、联系方式)用中性色(灰、白),避免抢焦点;③控制色彩总数(主色 + 辅助色不超过 3 种)。比如某电商促销海报,主色为红色(传递活动氛围),视觉焦点(促销标题)用白色 + 红色渐变,辅助信息(活动时间、规则)用灰色,既突出重点,又让信息层次清晰。创意共和认为,广告配色的关键是 “让用户 3 秒内看到核心信息”,所有色彩都应服务于这个目标,而非单纯追求视觉好看。
三、进阶避坑技巧:解决配色中的 “疑难问题”
掌握基础与场景技巧后,还需应对配色中的常见疑难(如色彩显脏、缺乏层次、印刷偏色),这些细节直接影响设计最终效果。
技巧 8:避免 “色彩显脏”—— 控制灰度与饱和度
很多新手配色时,容易出现 “色彩显脏” 的问题 —— 比如红色搭配灰色后,整体看起来暗沉、无活力,核心原因是 “灰度控制不当” 或 “饱和度失衡”。
解决方法:①避免低饱和色与高灰度色直接搭配(如浅灰与浅棕),可加入白色提升明度;②高饱和色(如红、橙)搭配时,加入中性色(白、黑)过渡,避免色彩直接叠加;③配色后放大查看,若整体视觉暗沉,可提高 1-2 种颜色的明度,或降低灰度。比如用 “浅红 + 浅灰” 配色显脏时,可将浅灰改为白色,或提高浅红的明度,让整体视觉更清爽。
技巧 9:打造 “色彩层次”—— 用明度与饱和度区分
配色缺乏层次会导致设计 “扁平、无质感”—— 比如所有元素都用同一种明度的颜色,视觉上没有重点,用户无法快速捕捉信息,核心原因是 “没利用明度与饱和度差异”。
解决方法:①按 “信息重要性” 划分层次:核心信息(如标题、LOGO)用高饱和 + 高明度,次要信息(如副标题、说明文字)用中饱和 + 中明度,辅助信息(如装饰元素)用低饱和 + 低明度;②用 “明暗对比” 强化层次:比如背景用低明度,主体元素用高明度,或反之。比如某品牌宣传海报,标题用高饱和的主色 + 高明度,副标题用中饱和的辅助色 + 中明度,装饰元素用低饱和的中性色 + 低明度,既层次清晰,又视觉协调。
技巧 10:预防 “印刷偏色”—— 标注正确色值与工艺
很多设计师在电脑上看配色没问题,印刷后却出现严重偏色(如蓝色印成紫色、红色印成橙色),核心原因是 “没标注印刷色值” 或 “没考虑印刷工艺”。
解决方法:①设计时区分 “数字色值” 与 “印刷色值”:线上设计(如海报、Banner)用 RGB 色值,印刷设计(如包装、名片)用 CMYK 色值,避免直接用 RGB 色值印刷;②标注 Pantone 色号(特殊颜色,如金色、银色),确保印刷颜色精准;③印刷前打样,检查颜色是否与设计稿一致,若偏色,调整色值后再批量印刷。创意共和在交付印刷类设计时,会在文件中明确标注 “CMYK 色值”“Pantone 色号” 及 “印刷工艺建议”(如是否覆膜、烫金),并提醒客户先打样,避免因印刷偏色导致损失。
四、总结:配色的核心 ——“服务需求,而非追求好看”
很多人觉得配色是 “靠感觉”,其实它是 “有逻辑、可落地” 的技能 —— 基础技巧帮你避开错误,场景技巧帮你贴合需求,避坑技巧帮你完善细节。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设计师,都需记住:配色的最终目标是 “服务设计需求”——LOGO 配色服务于品牌识别,包装配色服务于货架竞争,广告配色服务于信息传递,而非单纯追求 “视觉好看”。
创意共和在多年设计实践中发现,好的配色往往 “不张扬却很有效”—— 它不会让用户觉得 “色彩很惊艳”,却能让用户快速接收到设计想传递的信息,同时记住品牌形象。希望这 10 个配色技巧,能帮你摆脱 “配色难” 的困扰,在 LOGO、VI、包装、广告设计中,做出既符合需求,又让用户认可的配色方案。
为客户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成长为品类的代表
业务涵盖:商标命名、商标 LOGO 设计、商标注册、VI 设计、品牌升级设计、UI 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年度平面设计服务等
创意共和设计团队 1 对 1 定制服务,全国设计咨询热线:188-0428-1888 于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