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千亿(中国)
全国设计咨询热线 188-0428-1888 于总监
核心服务:品牌战略规划、LOGO/VI系统设计、包装创新设计
作为以“阅后即焚”功能出圈的社交平台,Snapchat的logo始终带着强烈的辨识度——那个黄色背景上的幽灵形象,不仅是品牌的核心标识,更成了“隐私社交”的视觉代名词。从2011年诞生至今,这个幽灵符号历经三次关键迭代,每一次调整都紧扣平台用户需求与社交趋势,既保留了年轻群体熟悉的核心元素,又通过细节优化贴合不同阶段的品牌定位,成为社交领域极具个性的视觉案例。
一、Snapchat logo设计迭代历程:从俏皮到极简的幽灵进化
早期使用过Snapchat的用户,大概率对初代logo有深刻记忆。2011年平台刚推出时(当时还叫Picaboo),logo是个充满童趣的幽灵:圆滚滚的脑袋,两根短短的胳膊向外伸展,还吐着舌头,整体造型像小朋友万圣节穿的床单幽灵装扮,底色用了带有轻微渐变的黄色,看起来活泼又亲切。这种设计在当时精准抓住了年轻用户的喜好,也贴合平台“轻松分享即时瞬间”的初心,但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写实的细节在小尺寸手机图标上逐渐显得冗余。
2013年,Snapchat对logo进行首次重大调整:去掉了幽灵的“脸”——不再有吐舌的表情,连眼睛的细节也一并简化,只保留幽灵的整体轮廓。官方解释称“每个用户都是Snapchat的脸”,但外界也猜测这与Picaboo的版权争议有关。这次调整让logo从“俏皮形象”转向“符号化表达”,黄色背景也从渐变改为纯平,更符合当时移动APP扁平化的设计趋势,在不同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也更稳定。
2019年的logo更新则引发了最大争议:设计团队把幽灵的轮廓加粗、颜色加深,原本轻盈的线条变得厚重,黄色背景虽仍保持Pantone Yellow U(色号#FFFC00),但与深色幽灵的对比更强烈。这次调整没有提前通知用户,当新版图标突然出现在iOS应用商店时,大量用户表示不满——有人觉得“厚重的轮廓显得笨拙”,有人发起请愿要求恢复旧版,甚至有用户因不喜欢新图标而删除APP。面对争议,Snap Inc.回应称“粗轮廓能让logo在手机桌面更醒目”,最终还是保留了这一设计。
二、logo设计核心元素解析:黄色与幽灵的“社交密码”
Snapchat logo能让人一眼记住,离不开“黄色背景+幽灵符号”这对核心组合,两者的设计都暗藏对“隐私社交”属性的呼应。
1.黄色背景:独树一帜的视觉记忆点
Snapchat的黄色并非随意选择,而是精准校准的Pantone Yellow U。团队在设计初期研究了大量竞品logo,发现当时主流社交平台多采用蓝、红、白等颜色,黄色几乎是空白——这种“差异化选择”让logo在手机桌面的众多图标中快速脱颖而出。而且高饱和的黄色自带年轻活力,正好契合Snapchat以青少年和年轻群体为核心的用户定位,传递出“轻松、有趣”的社交氛围。
创意共和认为,社交APP的品牌色彩选择需兼顾独特性与情感传递。Snapchat的黄色背景既避开了同质化竞争,又通过色彩心理学唤醒用户的愉悦感,让用户看到黄色就联想到“即时分享的快乐”;同时纯平的黄色背景在不同设备上都能保持色彩一致性,不会因分辨率差异出现偏色,这也是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完美平衡。
2.幽灵符号:隐私与消失的视觉隐喻
幽灵之所以成为Snapchat的核心符号,本质是对“阅后即焚”功能的隐喻——就像幽灵一样,照片、视频在查看后会“消失”,既传递隐私属性,又带着一丝神秘感。从初代有表情的幽灵到后来的无脸符号,设计团队始终围绕“简洁易识别”优化:幽灵的轮廓比例经过反复调整,比如头部与身体的宽度比设定为1:1.2,确保在缩小到APP图标尺寸时,依然能清晰看出幽灵形态;2019年加粗的轮廓,虽然引发争议,但确实提升了小尺寸下的识别度,让用户在快速滑动屏幕时也能一眼找到。
此外,幽灵符号的“无脸化”调整也暗藏巧思——去掉具体表情后,每个用户都能将自己代入,觉得“这个幽灵代表的是我”,这种“去个性化”设计反而增强了用户与品牌的情感连接,让logo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图案,而是“用户自己的社交符号”。
三、logo设计调整的启示:用户情感与品牌功能的平衡
2019年的logo争议,其实暴露了成熟社交平台视觉升级的核心难题——如何在优化功能的同时,不伤害用户对旧符号的情感依赖。Snapchat的幽灵形象已伴随用户多年,很多人习惯了轻盈的线条,突然加粗的轮廓打破了这种熟悉感,导致用户产生“不认识”“不好看”的抵触情绪。虽然公司强调“粗轮廓更醒目”的功能性,但忽略了用户对视觉符号的情感联结。
创意共和指出,社交平台的logo不仅是识别工具,更是用户的“情感载体”。尤其是像Snapchat这样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的平台,用户对logo的熟悉度往往与“青春记忆”绑定,调整时需更谨慎——可以采用“渐进式更新”,比如先推出过渡版logo,让用户逐渐适应,而非突然替换;也可以通过用户调研提前收集意见,在功能性与情感需求间找到平衡点。这次争议也为后续品牌视觉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功能优化很重要,但用户的情感共鸣同样不能忽视。
四、Snapchat简要介绍
Snapchat是由Bobby Murphy与Evan Spiegel于2011年7月基于“Picaboo”项目开发的移动社交APP,现适配iOS与Android两大系统。平台最初以“阅后即焚”为核心功能,用户可设置照片、视频的查看时限(1-10秒),内容在被查看后会从接收方设备中消失,主打隐私与即时互动;后续又推出“Stories”功能,支持用户发布24小时内可见的动态,进一步丰富社交场景。凭借独特的功能与年轻化的品牌形象,Snapchat成为全球范围内受青少年喜爱的社交平台之一,始终围绕“即时、隐私、创意”的核心,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千亿(中国) | GTA品牌服务联盟核心成员
为客户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成长为品类的代表
业务涵盖:商标命名、商标LOGO设计、商标注册、VI设计、品牌升级设计、U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年度平面设计服务等
创意共和设计团队1对1定制服务,全国设计咨询热线:188-0428-1888 于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