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Lounge 2025年标志LOGO设计趋势报告
2025-06-24 23:35:18



LogoDesign标设网原文翻译LogoLounge发布的《2025 Logo Trend Report
一辆巴士闪耀着未来感的锋利线条,大胆地印着“AI”标识 ——象征着速度、无限可能以及向未知领域的惊人飞跃。另一辆巴士则慢悠悠地行驶,裹挟着质朴、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色彩 ——即便奋力前行,也不忘回望过去,邀请我们一同修复、倒回、重新思考。两辆巴士都满载着创意,朝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设计的未来。

今年是LogoLounge发布趋势报告的第23个年头。在深入研究了今年来自120多个国家的 30000多个标志(以及数千个重大品牌推出的标志性设计和重新设计作品)后,有一点我深信不疑:趋势绝非一时的潮流。这是一份关于趋势的报告,而非追求时髦的报告。时髦不过是昙花一现,是稍纵即逝的风格,今天觉得聪明绝伦,明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趋势则不同,它追踪的是设计的发展轨迹,是塑造我们设计行业走向的变迁力量。

接下来,让我们剖析今年的设计风貌。


“时髦不过是昙花一现,是稍纵即逝的风格,今天觉得聪明绝伦,明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首先,设计师们不得不面对在最小屏幕上的创作现实。如今,设计师们需要将曾经出现在广告牌上的设计元素,塞进你手心里的小小移动设备之中。这就意味着,品牌必须凭借更高对比度、更鲜明的色彩以及锐利清晰、能够瞬间识别的图标来脱颖而出。我们见证了一系列超鲜艳色彩的爆发:电光黄、刺目亮黄绿,还有去年刚刚引入的、鲜艳的阴间蓝(又称 “新蓝”)。动画也已成为品牌标识的核心元素,而不仅仅是一层装饰 —— 品牌借助动画吸引注意力、讲述故事并激发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暗哑、柔和的大地色调正在崛起——土红色、棕色、深自然色——这是一种坚定地站在可持续发展立场上的色彩搭配方案。这种超未来主义的鲜艳色彩与注重生态环保的大地色调之间的对比,不仅塑造了色彩的选择,还影响了图形的形式:渐变色持续演变,有时以单侧阴影渐变的形式呈现动画效果,或者采用分层渐变色,回溯到 20 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复古美学。

在字体领域,也同样呈现出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我们继续看到夸张的反粗细字体、唤起我们“有罪的过往”的Letraset式按字母表排列的字母、深墨水凹槽、极端衬线以及极度扭曲的装饰笔画——这是一种刻意的回溯,重现过去几十年手工制作、触感十足的魅力。另一方面,一股简约无衬线字标的迷你浪潮正在兴起,类似于十年前时尚界向毫无灵魂的极简主义的转变。这两种风格之所以并存,是因为它们分别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一种是对sleek(sleek意为“光滑的;精致的”,此处指现代、简约、富有科技感的设计风格)创新的追求,另一种是对真实与温暖的渴望。

当然,吉祥物的崛起也不容忽视。今年,吉祥物从两辆巴士上纷纷跃下。从AI /未来主义巴士上走下来的,是那些经过精心打磨、对比鲜明的3D角色、兼具当代风格的可爱形象,以及经过复古改造、带着新鲜Z世代发型的吉祥物。而从可持续发展巴士上下来的,则是带有滑稽眼睛和腿的汉堡吉祥物、可食用的卡通形象,以及怀旧的本土风格插画。为什么会涌现如此多的吉祥物?因为它们提醒着品牌常常忘记的一点:我们对人性有着天然的回应。吉祥物能够创造温暖、熟悉感和联结——无论你乘坐哪辆巴士,未来都在渴望更多这种元素。

目前设计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且老实说,在AI领域尤其如此——就是想法太多的问题。AI在生成创意概念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慷慨与神速,然而,这种天赋也带来了代价:编辑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当你手头有一百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时,诱惑便是将它们全部采用。但设计的成功不在于数量的堆砌,而在于明确的方向与清晰的表达。编辑工作已成为善用AI辅助设计的关键环节,将AI无限的灵感之源转化为聚焦且有意义的成果。


“当你手头有一百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选项时,诱惑便是将它们全部采用。”


在LogoLounge,我们每年都会审视数以万计的标志,目的并非规定最佳实践或评选 “优胜者”,而是追踪这些潮流,为你绘制设计趋势的走向地图 。而我一直强调的是:不要简单地复制这些趋势,也不要盲目地模仿它们。将它们作为跳 ——站在它们的肩膀上,迈向你自己下一个伟大的创新。

设计领域总是会涌现出更多的风格、更小众的潮流以及更多的视觉风貌。但请记住:了解你是如何到达现在的这里,比单纯知晓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这才能让你规划出自己的前行道路——也许,如果你足够幸运,还能在不远处发现下一个突破的契机。

现在,请踏上旅程,选择你的巴士——无论你登上哪一辆,你都在驶向未来。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今年的标志趋势。



01 标志趋势:尖锐线条

在标志设计的历史中,设计师们通常会避免使用那种深邃、匕首般的切割 —— 这与排字工人发明墨水陷阱的原因如出一辙。在模拟世界里,这些无底的视觉深渊在复制过程中会造成灾难,吞噬细节,模糊形态。但在数字时代,这些担忧已然不复存在。如今,我们看到设计师们开始拥抱这些深邃的切割,将其作为有意为之的终止点,自由奔放的线条在此处汇聚,不是陷入混乱,而是形成一种充满玩味且精准控制的张力。这些标志保有恰到好处的经典约束感,依然能被视为标志——而非随意的涂鸦——同时,它们散发着一种近乎叛逆的有机能量,仿佛设计师敢在边缘大胆切割。

对于其所代表的品牌而言,“尖锐线条”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们已从僵化的传统中解放,但绝非鲁莽行事。它们传递出一种自由与冒险的氛围——但在其背后,这些标志是经过精湛技艺打造的,深刻理解正负空间之间微妙的平衡。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其精妙之处却在于细节:知道切割的深度、在哪里拉紧张力,以及如何维持整体结构的稳固。结果便是一种既强烈又精致的视觉宣言。



02 标志趋势:烟熏效果

所有的尖锐元素都从这一趋势的标志中被精心剔除——就像是交给设计师一把幼儿园专用的安全剪刀。这些标志让人想起老式木质公园标志上的字母,那里旋转的雕刻工具切削材料,却总会留下圆润的末端——它根本无法创造出尖锐的点。那种机械上的限制为形状注入了柔和感,而在数字领域,同样的效果只需几次点击即可实现。这里的柔和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刻意传递的信息。这些标志散发着亲和力,温和地表明客户的粗糙棱角已被时间、经验和意图所打磨。

一旦这种美学风格被确立,“小烟熏”构成元素便能衍生出无限的解决方案。有句老话称 “线条不过是走出去散步的点”,但在这里,那个点才刚走到门口就又瘫回了沙发上。而事实正是如此——这正是其魅力所在:一种随性的氛围,向你保证我们是平易近人、深思熟虑的,我们不需要尖锐的肘部动作来证明自己。



03 标志趋势:凹角魅力

每年,一些出人意料的形状总会悄然潜入标志设计的领域,频繁出现得恰到好处,足以让你停下脚步。今年的异类明星便是凹角——当你把卡片的角落磨圆时,会得到那个小小的剩余部分,或者说是木匠用来清理墙壁接缝处的凹面横截面。你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四角的眩晕星被切成四分之一,有时又被重组为半眩晕星。尽管原始的眩晕形状一直与视觉魔法和闪耀相关,这些四分之一的变体却带有更微妙的魅力——依旧充满魔力,但也许只是眨眨眼而非全力施展闪光。

凹角形状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它巧妙地依赖于格式塔原理。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存在的事物,而在于缺失的部分——那些暗示着完整曲线和线条的空白,我们的大脑急切地将其填充。这些标志在积极地运用负空间,几乎邀请观众参与其中,投射意义,完成自己的故事。甚至连字体也加入了这场盛宴:在小写字母h或n的自然曲线处,现在我们看到设计师在f和t的横杠上模仿那种凹角切割,增添了独特的视觉签名。事实证明,有时偷工减料并非捷径——它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



04 标志趋势:渐变尺度

如今有太多 MEME 图和励志海报每天都在提醒我们,停滞不前就等于退步。“仅仅坚持下去”的美德正在逐渐消失。哪个品牌不希望宣扬变革的必要性呢?无论是吸引客户、增加收入、消除低效(或者是减掉赘肉),总有一种进步形式值得品牌扬旗奋进。传统上,几幅图表或条形图承担着传达这种雄心的任务——但今年,越来越多的标志开始在视觉上承担这一使命,通过渐变序列来展现。

这些标志运用笔画的渐宽、渐窄、递增或循环,来展示动力、方向以及明确的企业目标。对于客户和消费者而言,这些有序的节奏中蕴含着一种保证。它们不会扰乱视线或打破我们的预期;它们平稳地引导我们向前,创造出一种有节制、有目的的增长的视觉承诺。不要忽视负空间在这里的作用——不仅仅是笔画在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空白也在创造一种存在与缺席之间的平衡节奏。事实证明,即使在标志的世界里,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正处于发展的进程中。毕竟,谁会夸耀自己停滞不前呢?



05 标志趋势:自然缀饰

今年的标志设计中,一种安静却不可忽视的氛围贯穿其中——一种对树叶、浆果和自然形态的装饰性运用,这种运用不那么注重字面意义上的自然,而是更多地通过手工打造的宁静感来填充空间。你可以将其想象为“自然缀饰” ——一种类似刺绣的叶状、浆果点缀的图案,为标志包裹上一层诱人的有机边缘。这正是日益兴起的小屋核心美学的体现,消费者对回归简单田园生活的浪漫幻想:烤酸面包、采集野草药、在炉火旁编织。但这不仅仅是怀旧——它关乎营造一种环境,让即使是现代的产品或服务也显得扎根于自然,被某种更缓慢、更用心的事物所触碰。

这里还有一种微妙的“再野生化”动能:一种将野性带回受控空间的本能,让藤蔓在设计的边缘盘旋,重新引入柔和之处,取代企业标志常常呈现的硬朗边缘。后疫情时代,许多消费者重新发现了家庭生活作为仪式和微型手工艺的场所,他们被反映这一转变的品牌所吸引。自然缀饰图案承载着情感的重量——它们不仅仅是传递 “我们很自然” 的信号,而是 “我们知道如何用安静的手工之美填满你的世界”。在简洁线条和极简主义的海洋中,有时正是那些叶状的小点缀抢走了风头。



06 标志趋势:交错线条

这一趋势的标志具有一种流畅的优雅感——半扭曲丝带般扫过的曲线,折叠自身,在中心渐细至无,然后在新的图形领域中重新浮现。这不仅仅是装饰;这是几何形状在为品牌真正发挥作用。这些交错线条创造出新的正形填充区域,将简单的形状转化为层层叠加的视觉故事。有时它们是抽象的,有时是具象的(比如螃蟹或跑步者),但它们都共享着负空间、运动和张力的动态互动。它们传达出敏捷性——转折、灵活调整和融合的能力 —— 并且表明品牌能够在不遗漏任何节拍的情况下,从一个焦点转移到另一个焦点。

在品牌塑造中,正如在生活中一样,转折就是魔法发生的地方。这些标志提醒我们:当你跨越界限时,你不会迷失自我——你会加倍你的影响力。无论是连接实体、融合元素,还是仅仅展示故事的另一面,这些标志证明了巧妙的设计并不总是需要大声呼喊。有时,一个优雅的交错线条就足以说明一切。



07 标志趋势:方形式

要宣称方形已成为一种趋势,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几何学的基础早已让我们在构建标志时默认选择圆形、三角形和方形。还记得几年前,美国今日、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以及其他十几个品牌在一场无声的较量中争夺谁能 “拥有” 平面圆形吗?如今,我们见证了一种对方形的突然依赖。当然,方形仍然是应用程序按钮中最实用的形状,但与老式H&R Block的纯绿色方形不同,今天的标志将方形作为结构性组件,将其与字体融合,或将其提升为系统的核心构建块。

方形所承载的重量不容忽视。它们传递着稳定、坚不可摧的力量以及不可动摇的特质——这些特质听起来并不温暖或有趣,但它们散发着持久、信任和确定性的光芒。与Instagram那种充满活力的渐变色吸引你进入不同,这些标志毫不犹豫地承诺于直角的锐利确定性。当你将几个方形组合在一起时,视觉语言解锁了更多的层次:棋盘方格或方格旗在为品牌加油,象征着策略、精准和胜利优势。



08 标志趋势:字体熔融

现在,一批新的单词标志对旧式的连字规则毫不在意。古典排版教会我们,连字是特定字母对之间微妙且高度受控的连接——那些自然倾向于结合在一起的字母对(比如fi和fl)。但这一趋势中的标志将细腻抛诸脑后。设计师们将字母对强行拼凑在一起——甚至是圆润与直线的不协调组合——并用厚实、圆润的桥梁将它们融合。这就好像字母是由某种柔软、磁性的材料制成,被吸引到一起,直到字母形态开始相互熔融。想象一下有人在模糊状态下审视字体,然后试图用矢量线条重新绘制,却没意识到自己正在处理的是字母 —— 这就是那种感觉。

坦率地说,这不是排版的深刻革命;这更像是一个快速的视觉炫耀。这些标志是为那些追求尖锐和颠覆的当代品牌而设计的,而不是为了排版的纯粹性。效果确实引人注目——这是一种小小的提醒,即使是字母形态也喜欢在不被注意时打破规则。



09 标志趋势:模糊尾巴

这些标志不会静止不动——它们在冲刺。就好像一个标志试图甩掉被人偷偷放入的TILE追踪器,总是领先一步,留下一缕柔和的渐变蒸汽。模糊尾巴在实心图标或字体后留下幽灵般的轨迹,暗示着运动、速度和存在感。无论是在静态标志还是品牌动画中应用,这种效果都能吸引观众:你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标志本身,还有它曾经所在之处,甚至可能它将要去向何方。渐变尾巴暗示了移动方向,元素从遥远的地方汇聚,或者一个曾经静止的物体挣脱束缚,飞驰而过。

这些视觉效果吸引观众再次观看——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令人着迷,但主要是因为你的大脑需要确认:我是不是要失明了,还是那个标志刚刚…… 移动了?即使是静态的,模糊也在讲述一个动态的故事。对于那些传递敏捷性、动力或持续进化的品牌来说,这是一种聪明的展示方式。当然,这种美学效果为动画量身定制,但即使在静态形式中,模糊尾巴也在说:我们在行动,我们在前进——而你要想赶上我们可不容易。



10 标志趋势:长腿设计

直线段是设计师工具箱中最勤劳的士兵之一——当一个项目允许字形解决方案不受限制时,你可以打赌它们会尽可能地伸展。以Paula Scher为孟菲斯艺术博物馆设计的极具灵活性的MAM印记为例:它直接利用了字形与建筑之间的自然亲和力,为博物馆的多种视角创造了动态系统。这些被拉长的、具有关节的字母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吸引目光,邀请观众参与其中。

每个标志都利用其长腿进行一些重要的概念性工作。它们弯曲和延伸以暗示运动、地形或结构,在首字母缩写或单词标志上叠加意想不到的意义。例如,玛丽 - 特蕾丝 · 阿利埃的身份标识,融入了富有表现力的动画,呼应了与她名字相关的先锋派编舞。通常,我们将品牌塑造的重任留给一个单一的标志性象征,但这些标志却说,为什么让象征符号独占鳌头呢?这里,拉长的、具有角度的单词标志承担了视觉标识的重任——用一种纤细的优雅姿态,伸展、弯曲并扭曲。



11 标志趋势:旋转变换

我们可能不会过多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告诉某人调高音量、调高温度或换频道时,我们在召唤旋钮控制的幽灵。如果我们对旋钮控制没有如此痴迷,也许我们会说 “滑动”、“轻拍” 或 “轻推” —— 但旋转本质上是一种物理旋钮的遗迹。而旋转?这就形成了圆形。所以,这些标志倾向于利用这种视觉 DNA 并不令人意外。旋钮的旋转长期以来一直是控制的信号,而在这些标志中,同样的旋转逻辑普遍象征着进步、衰退、升级或调节 —— 但始终,始终有人(或某物)在控制旋钮。

当你看到这些标志从暖色调变为冷色调,或从细元素变为厚元素,或在视觉重量上展开时,它们体现着产品的功能、使命或企业精神。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 “旋转” 一词的起源,但我们并未失去这些视觉线索,它们告诉我们这个品牌是动态的,这个品牌在调整,这个品牌在响应。接下来,也许我们应该讨论一下为什么在车里按下按钮仍然被称为摇下车窗。



12 标志趋势:多边形网格

遵守规则没有错——它有其存在的意义。但老实说:我们因选择而繁荣。这就是为什么它不叫Baskin Robbins 1或Heinz 1。作为人类,我们渴望多样性,我们希望拥有自己最喜欢的、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方式。然而,秩序也有其价值——即使它不必凌驾于独立性之上。这就是多边形网格标志背后的魔力。它们在x-y轴上遵循干净、均匀的节奏,就像棋盘或半色调领域一样,但随后通过引入形式的狂野混合来打破预期:星星、十字、圆形、多边形。结果?秩序与个性,比邻而居。

这些标志今年强势崛起,因为它们承载着多层次的意义。它们可能汲取自客户自身的视觉词汇,可能庆祝自我表达,或者可能作为个人在共同倡议下团结起来的隐喻。许多这些标志拥有强大的视觉系统,延伸到动画模式或根据信息而变化的变形元素中。像Vectoraster这样的工具加速了这一潮流,使设计师能够将定制的图标、字母或形式的网格快速地转化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动态领域。有时,工具推动了潮流——而有时,整个事情只是在美丽的、偶然的时机下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13 标志趋势:边界之地

事实是,标志是微小却过度努力的小生物。设计师们竭尽全力试图将整个品牌灵魂塞进一个比珍珠奶茶的珍珠还小的形状中——如果我们诚实的话,有时我们忘记,包装的外部也是传递信息的肥沃土地。嘿,谁说你必须填满中间部分呢?这些标志证明,仅仅通过精心设计边缘,你就能传递信息。它们中的大多数依赖于简单的、毫不花哨的形状——圆形、三角形、漩涡——因为轮廓本身已经在完成一半的交流任务。但真正的魔法在于图案化的周边:想想文化信号、产品氛围、技术路径、运动、透明度或纯粹的趣味性,所有这些都在边缘那里嗡嗡作响。

真正的天才之处在于:这些标志将中间部分留作空白,就像一个空荡荡的舞池,邀请消费者踏入并完成画面。形状提供了结构,图案堆叠了意义,而负空间则像霓虹灯一样宣告:嘿,你的想象力属于这里。这是一个完美的提醒:有时,边缘不仅仅是框架故事——它们本身就是故事。



14 标志趋势:滴落元素

在过去的几份报告中,我们看到液体元素在标志设计中逐渐深入——先是一滴水,接着是一道涓涓细流,也许是一串优雅连接的水滴。但在我们几乎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天气预报已经改变:今年,这是倾盆大雨。这些标志全部围绕着水滴展开——那种尖端和圆润末端的经典形状,让我们明确知道水滴是从哪个方向落下。这很重要,因为这些水滴是有使命的。一些标志部署了统一的水滴,而其他标志则采用完整的一家大小:小水滴、中水滴、大水滴,像消防水带一样覆盖图形。

许多这些标志倾向于回归自然的主题,提供这样的保证:无论H?O听起来多么技术性,我们谈论的其实是原始、不可替代的自然之水。但更重要的是,水滴象征着运动——捕捉了瞬间的过程。这些标志永远不会静止;它们关乎当下,关乎活动,关乎水滴与结果之间的活跃阶段。还有一点妙处:尽管每一滴水看起来都很独立,但它们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共享的资源。



15 标志趋势:环形探索

探索未知不仅仅是好奇心——它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我们绘制站立之地的图表,追踪通往B点的路径,并确保在未知对我们造成伤害之前,我们能安全回家。这些以圆环驱动的标志,在x、y以及z轴上运转,唤起了两千多年前制作的古老浑天仪和星盘——这些工具让我们能够在想象中将地球(或太阳)置于中心,同时精确追踪天体的位置和我们的移动。这些形状现在讲述着探索、引导以及导航未知旅程——物理的、心理的或精神的 —— 的品牌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和天空没有直线,但在几个世纪中,我们绘制了经度、纬度、边界和星座,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框定我们周围的狂野。这些标志触及了同样的本能:创造结构、驯服神秘、从我们每日骑行的漩涡混乱中提取意义。无论你将它们视为天体的、科学的还是象征性的,它们都提醒着我们,发现从未完成——而每个品牌都希望宣称它占据了一部分永恒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2025年标志趋势报告

2025年标志着这份独一无二的报告的第23个年头。每年,它都为我们提供了逐一审视成千上万标志的独特机会,寻找新兴趋势的细微差别和迹象。在承认每个设计代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数小时的思考和努力的同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谦卑和敬畏于他们对工艺的投入,并对他们为帮助我们创建这些报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感激。因此,感谢所有曾为、现在为以及未来将为趋势报告做出贡献的设计师们。



中国知名VI设计机构——千亿(中国)
为客户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助力品牌成长为品类的代表
业务涵盖:商标命名、商标LOGO设计、商标注册、VI设计、品牌升级设计、UI设计、包装设计及年度平面设计服务等
创意共和设计团队11定制服务,助力品牌成长为品类的代表
全国品牌设计咨询热线:130-5050-0505(于总监)

上一篇: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打造:logo设计的关键要素与布局
下一篇:全案解析:打造卓越品牌标识,从策略到设计再到规范